中国碳金融服务发展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所谓的碳金融,指的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这句话对于相关业内人士早已耳熟能详。中国低碳网记者获悉,近期公布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对我国碳排放趋势预测,称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碳排放压力的巨大也预示着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国内以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正在人们的眼中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碳金融”盘活碳配额资产

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源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目前,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根据其各自制定的纳入标准,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每年发放的配额总量约12亿吨,市场价格从最低20元波动至最高130元不等。

在各地试点过程中,如何既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又能盘活碳配额资产,减低资金占用压力,成为很多控排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企业这一需求,记者了解到,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行已经推出了碳交易的投融资、碳期权期货、碳指标交易和相关中介服务等业务。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先后推出碳交易的抵押、融资方案。交通银行等也已经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未来碳金融市场值得期待。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作为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尝试,是运用金融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低成本市场化减排的道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盘活碳配额资产,降低中小企业授信门槛,解决节能减排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碳金融服务趋势是综合服务体系的日渐成熟

2014年11月,兴业银行正式上线全国首个基于银行系统的碳交易代理开户系统,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用银行网上平台进行碳交易代理开户的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国内机构和个人可通过该行个人网银直接开通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账户。

“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实现开户21户。”梁平瑞说。

据其介绍,早在2007年,兴业银行就介入了国内碳市场,通过引入专门人才,深入研究国际碳市场,创新设计推出多项针对国际碳市场的碳金融产品,在国内首家推出涉及碳交易前、中、后台的碳金融综合服务。

“比如,我行独立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创新开发并落地全国首笔国际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与中国市场最活跃的数10家国际碳买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成10余个项目签署碳减排量销售协议(ERPA);开立国内首笔碳交付保函;为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提供交易结算和资金存管服务等。”他举例说。

由此,从助力碳市场体系建设,到为企业、个人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兴业银行搭建的碳金融生态体系已成形。

“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步伐投身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中,继续聚焦碳市场,创新碳金融,为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贡献金融企业的力量。”梁平瑞表示。

巴克莱资本环境市场部总监曾预言,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而这样国际性的大市场怎么能少得了中国?

碳金融发展期待破茧成蝶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这对银行业转型战略来说,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七年来积极介入碳市场并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兴业银行,已经形成了碳金融服务的先发优势。同时,上海银行也于近期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银行业积极参与碳市场和碳金融服务的局面已经形成。

银行业积极参与的基础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推进。2014年12月24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至此,除上海以外的其余七个碳交易试点市场均对个人开放。而去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签发了首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去年12月9日,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碳市场展望主题边会上表示,截至去年11月底,中国共交易1436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碳金融不断把碳排放与金融进行磨合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沉思。这一过程也对相关的企业提出了要求,相关专家分析,不是所有金融人士都懂碳知识,也不是所有的碳专家都摸得清金融的规律,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值得深思;在谈及碳金融时专家认为,战略的眼光必不可少,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更多的信息披露,而目前作为社会责任的碳披露并未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接受。如何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需要长远的战略布局;另外,要与时代技术发展相结合。相信只有这样,中国碳金融服务发展折射出绚烂的光芒才会熠熠发光并恒久保持。